期货品种“丰收”之后:开放、创新、立法

2017年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延续了2016年的反弹走势。黑色系、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和饲料养殖期货品种成为2017年的明星品种。总体而言,大宗商品市场保持了连续两年上行态势;而贵金属、油脂油料、软商品期货板块则以下行或筑底震荡为主,从而导致2017年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涨幅低于2016年。
此外,相比于2016年,2017年国内期货市场在交易产品、品种上可谓成绩斐然。沉寂一年后,白糖与豆粕期权,棉纱与苹果期货的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避险工具,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得到进一步凸显。
与此同时,股指期货得到“松绑”;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蓄势待发;政策制定者与监管层在多个场合表态将推动期货市场双向开放。因此,“创新”与“开放”成为2018年期货市场迎新不辞旧的关键词。
大宗商品基本见底
来自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11个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28.23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71.38万亿元,同比2016年分别下降26.66%和3.81%。
其中,商品期货期权市场累计成交量为28.01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48.74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6.95%和8.39%。商品期货期权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占全市场的比重分别为99.22%和86.79%。金融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0.227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2.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94%和43.25%。金融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占全市场的比重分别为0.79%和13.21%。受累于商品期货市场成交规模下滑,全国期货市场整体规模略有下降。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经过对2007年以来全国期货市场成交规模变化的分析,他们预测,2017年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将超过30亿手,是为历史第三高位;2017年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额将接近190万亿元,是为历史第五位;2017年12月份全国期货市场成交规模将在11月份基础上小幅回升。
王骏认为,2016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幅反弹,此轮大宗商品的熊市基本见底,2017年大宗商品市场受高价格影响迅速补充库存和释放产能来弥补短期供给的短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工业品期货价格明显上升,但农畜产品价格仍处低位。
交易品种上市提速
虽然交投活跃度与市场规模略有下降,但2017年众多新产品与新交易品种上市却为期货市场赚足了“眼球”。3月31日,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权正式上线;4月19日,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权上线;5月11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业务细则,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有望推出;7月11日,苹果与红枣期货立项获批;8月18日,棉纱期货在郑商所挂牌交易,是为2017年新上市的首个商品期货;12月22日,苹果期货挂牌上市,被业内喻为“舌尖上的品种”。此外,生猪、乙二醇、尿素、纸浆、2年期国债等商品、金融期货与铜期权也在积极筹备上市。
对于2017年新产品与新交易品种的“爆发”,业内大多归功于监管层的推动。同济大学上海期货研究院院长助理刘春彦表示,期货品种的增多,主要原因是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倒逼期货市场创新发展,以提供更加丰富的避险工具。同时,自证监会领导调整后,新“当家人”有迫切发展期货市场的信心和决心。证券市场保持相对稳定,也给监管层新任领导更多的时间思考期货市场、关注期货市场。
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期货专家常清则表示,交易品种上市提速,得益于证监会监管部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在成熟市场,期货期权交易品种上市由交易所操办,交易品种的存续完全由市场表现决定。而之前国内期货交易品种上市则需要证监会与各大部委联合研究、制定计划。前后对比,新上市品种的常态化是“与国际接轨的表现”。“这是中国证监会贯彻十九大大精神,有担当、有作为的表现,也是2017年期货市场的一大亮点,”常清说。
与国际市场接轨
除新交易品种上市常态化,2018年中国期货市场或将迎来全面开放。
2017年12月2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指出,期货市场将“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他表示,证监会将加快推进期货市场双向开放,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中国期货市场,扩大境内外交割区域,并放宽外资入股期货公司投资比例限制。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三年后持股比例将不受限制。
对于外资控股国内期货公司,业内专家的意见多有分歧。常清认为,外资对于参股中国期货公司并不会有很大的兴趣。中国期货市场与国外期货市场很不同的一点是,国外交易所不挣钱,期货公司能赚钱;而国内期货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外资是逐利的,所以对于入股期货公司不会很感兴趣。即使外资控股期货公司,由于中国期货行业的强监管特质,外资对于中国期货市场运行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常清说。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则表示,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历来有一个“魔咒”,即“股市怕跌,期市怕涨”,外资控股期货公司则有望打破这一“魔咒”。胡俞越认为,随着外资持有中国期货公司股份比例逐渐放开,中国期货市场将与国际接轨,其作为财富管理工具的特点也将被凸显。中国期货市场不宜过分强调“中国特色”,而应更多地向国际惯例靠拢。
王骏亦表示,我国期货行业监管和期货公司监管法律是全球最为完善、最为健全的,在保护期货投资者权益和资金安全方面也是全球最为规范的。外资入股期货公司短期内不会对国内期货市场产生影响,外资入股更多是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是外资方开拓中国和布局中国市场的长期考量。外资入股可以使期货公司的业态产生积极利好的方面,比如外资方注资期货公司充实期货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净资本,外资方引进海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端衍生品专业团队,均带动国内期货公司在这些方面的进步。
亟须推出期货法
必须指出的是,在交易品种上市常态化与期货行业对外开放的背后,是监管层对于“建设高效市场”孜孜不倦的维护,而其最终目标,仍然是服务于产业优化升级。展望2018年,除更多的交易品种即将上市,期权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外,期货期权市场仍然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春彦表示,2018年的当务之急是应当尽快推出期货法。随着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推进,现有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求。目前,境外投资者非常关心期货交易所中央对手方的法律地位、交易结算的终局性法律效力;以及交易所自身的法律地位和境外交割库的管理问题。2017年10月1日施行《民法总则》关于法人的规定并没有为解决中国期货交易所的法律地位提供支撑。
胡俞越则建议进一步为股指期货松绑。2017年2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曾下调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等股指期货合约非套期保值持仓的交易保证金标准,是为2015年股市巨震后第一次“松绑”股指期货。2017年9月,中金所再次下调了沪深300与上证50的保证金标准,以及中证500等合约的平仓交易手续费。虽然历经两次“松绑”,但胡俞越认为股指期货需要“恢复到‘股灾’前的状态”。
他指出,目前中金所对于非套期保值持仓的限额会造成股指期货“深度贴水”。“机构投资者在进行套保时不受持仓限制,同时机构投资者的套保操作模式往往又是持有股票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反向做空。而个人投资者由于受到20手的持仓限制,无法充当机构投资者的对手盘,这就造成了流动性不足。同时还会向市场释放股市下跌的错误信号,”他说。有鉴于此,股指期货应当取消非套保持仓限制,并遵循国际惯例,在商品期权推出的同时,加快推出股指期权。
 

相关产品

评论